close
便當盒理論
便當合理論是由某台灣當代藝術藝廊的畫廊小姐阿莫於2009年提出。
阿莫從觀察工作場合中所遇到的各形各色的人群發覺到人們在生活中
處事待人的習性與能力差異,從而提出本理論。
便當盒理論近來在阿莫同事間(其實只有一位)與信眾(部落格友人)
的口耳相傳中,快速竄起。發源於台灣的地域性理論,發揚至日本亦可
稱之為弁当理論,在歐美國家譯名為Lunch Box Theory.
便當盒理論是指,當人為別人(可能是朋友、家人、同事、上司、長輩)買便當,
在把飯盒交給對方之時,人並不會刻意交代對方,吃完便當要記得丟掉。
但,當對方吃完便當後,卻理所當然把空的便當盒放在桌上後即離開。
此人並非無禮之人,見面該有的噓寒問暖不曾少過。說起話來談笑風生,舌燦蓮花。
對於旁人的星座更是撩若指掌。
此人也非懶惰或貪圖便宜之人,也不曾覺得吃剩的飯盒留在原處是等待別人來收拾。
看到空便當盒被收走也會感到羞赧,抱歉,甚為客氣。
然而,空便當盒如果一直沒被有心人士處理掉,將會任憑其腐化、分解,
待化成灰燼之前,或許此人會回想到曾經在某處吃過一個便當還沒收拾哩。
阿莫的便當盒理論,現已被廣泛應用於人際關係中許多不可理解之事。
過往許多百思不得其解之事經此理論驗證後,立刻豁然開朗。
此理論之妙用誠為現代人不得不習得之寶典阿。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