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神祕谷,2008年四月。

昨晚公開的兩段影片是錄於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入園後不遠的神祕谷與砂卡礑步道。
前一晚林媽媽說她與朋友們隔天也會到此散步。而當日早上就在睡夢中聽到林媽媽
打電話給Yi說有大樹倒了,步道需要修復暫時封閉了。Yi是一位無論如何都要親眼
目睹狀況在做打算的人,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當然還是得親自去研究一下狀況嚕。

雖然說往砂卡礑步道前,我們還繞去七星潭泡了海水,撿一下石頭,享受一下美的
不可思義的東海岸景致。不過,砂卡礑卻有另外一番特有的風貌,實在很想跟大家
分享一下。

Yi是從小在花蓮長大的孩子,面對家鄉這片山水海不時顯露出對這片土地的熱愛與
疼惜。我很喜歡Yi告訴我那一個個關於他更年少時和這片土地有關的記憶片段,也
許是溪水水位在颱風天的差距、河床石頭的顏色,又他曾在哪之中的大石塊上午睡
過,每次入山的經驗云云,那份對土地的熟悉感,真實、虔誠地傾聽過土地的聲音
身體力行的去體驗、感受這片土地的變化、成長,讓我每聽一次故事都覺得好感動。

想必,Yi再次回到這裡是在尋找些什麼吧?我看著他在石頭群中爬上爬下,偶爾站
在大石上四處遠眺,有時則彎下身軀,以雙手瓢起溪水,先是聞聞溪水的味道,再
大口飲盡。如同動物的習性一般,先以五官再三確認、比對後,再讓身體去承擔。

飛機要起飛回中部之前,凱問我是否也覺得Yi是野人?我笑了笑不發一語。後來我想
到,說野人似乎不夠精準,Yi更像是狼人,極可能是灰狼變身,如此詮釋,好像又
更神祕了。

而我在這片山水面前,看著大理石的紋路,聽Yi的一個又一個故事,試著和這片土地
一同呼吸。這還是需要一點時間,尤其像我這種在都市待太久的生物,對於自然,
有相當程度的隔閡,我和她像是說著不同的語言一樣,得更長的時間來和彼此對話。
這時候,我終於明白,原來人與土地,不應該只是站在欣賞美景的賞這個角度。
人說,賞玩賞玩,玩這個字真的用得巧。人,本應該與土地貼近、融合。

而這也是Yi面對的告示或鎖上的通道入口,總表現出異常氣憤與不滿。
我想起他理直氣壯的告訴我,這一切本來就是我的!對於人們之於生態的一切作為,
在我眼前這匹狼人的認知中似乎是荒謬(absurd)多餘合理(sensible)。

我把鞋子脫了之後,踩或坐或臥在石塊上,聽著溪水拍打石塊的聲音,看著水鳥飛。
大理石山壁上的紋理,把我團團纏繞,即使在沒有太陽直射光的午後,我依舊覺得
溫暖。


神祕谷的大理石山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haokai1013 的頭像
    shaokai1013

    轉換跑道

    shaokai1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